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如频率和(或)粪便性状改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腹痛与排便相关,多在排便后改善;症状多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
一种常见的功能障碍性综合征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及性状改变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病程长,症状反复,但预后一般较好。
在临床上,肠易激综合征(IBS)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粪便Bristol分型主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
IIBS腹泻型
IBS腹泻型(IBS-D):至少25%的排便为松散(糊状)粪或水样粪,且硬粪或干球粪<25%。
IBS便秘型
IBS便秘型(IBS-C):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或干球粪,且松散(糊状)粪或水样粪<25%。
IIBS混合型
腹泻便秘交替型(IBS-M):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或干球粪,且至少25%的排便为松散(糊状)粪或水样粪。
IBS不定型
不定型(IBS-U):患者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但其排便习惯不符合上述三型中的任何一型。
医生如何诊断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可参考罗马IV标准:在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基础上,反复发作的腹痛,近3个月内平均发作至少每周1次,伴下面2项或者2项以上症状:
与排便相关;
症状发生伴随排便频率改变;
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