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三急,但是,还有一部分人,比别人“更急”,尤其在紧张的氛围下,比如考试、面试、相亲等关键环节,往往容易肚子痛,想去上厕所,去完回来后就一身轻松。
担心自己身体有问题,去医院做个各种相关检查后仍然发现不了什么实质性问题,这时医生就会告诉你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惹的祸。那么得了这个病该怎么办?吃什么可以改善??
首先了解一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复杂,目前发现内脏高敏感性、脑-肠交互改变、肠道菌群的改变、肠道渗透性增高、肠道黏膜免疫功能激活等因素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致病机制。心理因素、食物成份、微生物感染等因素也影响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易激动、失眠等都会诱发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饮食因素有可能是吃了胃肠不耐受的食物,如生冷、辛辣食物、水果、豆类、乳制品、饮酒等。由各种病原(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患者中有部分发生肠功能紊乱,有10%可发展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应该怎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一、药物对症治疗
1、腹痛:腹部疼痛是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中重要的症状,往往与胃肠道蠕动和肠道平滑肌收缩异常等动力改变有关,而解痉药则是针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传统治疗手段,药物主要包括抗胆碱能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解痉药可有效缓解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肠道症状及改善全身症状。常用的药物有奥替溴铵、匹维溴铵和东莨菪碱等。
2、腹泻:腹泻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之一,目前主要的药物是阿片类受体激动剂、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胆汁酸螯合剂和抗生素。常用的药物有:阿洛司琼、昂丹司琼、考来替泊、考来维仑、易蒙停、蒙脱石散等。
3、便秘:便秘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状,目前主要的药物是促分泌剂、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和导泻药。常用的药物有:聚乙二醇、替加色罗、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
4、抗抑郁药:在临床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常合并心理疾病,抑郁状态可以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在使用抗抑郁药物后,存在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患者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及肠道运动异常均得到了改善。目前抗抑郁药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阿米替林等)和新型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度洛西汀和氟西汀等)。
5、微生态治疗:调整肠道菌群可能对改善患者症状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补充特定数目及种类的肠道菌群可以恢复正常菌群构成,恢复肠道微环境平衡,提高肠道功能。临床常用的益生菌主要有双歧杆菌,布拉氏酵母菌,还有乳酸菌,罗伊氏菌等。
二、生活饮食调理
1、调整膳食:限制食谱中食物中可发酵的短链碳水化合物含量可降低肠腔内渗透压,进而改善患者的腹痛腹胀症状,由于东亚国家食谱多富含可发酵的短链碳水化合物,因此,食谱结构调整尤为重要。
2、加强运动:相比久坐人群,经常运动的人排便频率更高,其结肠运输更快。推荐成年人每周运动3~5d、每次进行20~60min中等强度及以上的体育运动(步行、有氧运动和骑自行车),通过运动可以改善症状,并可提高其体力、精神状态、睡眠质量、身体机能及社交能力。
3、心理调理:精神心理因素与胃肠功能关系密切,心情好胃肠功能就好,所以要解除思想顾虑,建立和和恢复战胜疾病的信心,症状迁延不愈者可应用镇静、抗抑郁药物。
三、肠易激综合征吃什么可以改善
1、避免进食不耐受食物: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食不耐受食物后,可以刺激胃肠道出现明显收缩和感觉异常,出现胃肠道反应。有研究发现有25%的患者在进食不耐受食物后可以再现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而患者在避免进食不耐受食物后,其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在饮食中重新引入避免的食物后,症状严重恶化。因此,避免不耐受食物或者减少进食该类食物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这个需要患者自己发现和控制是哪些食物不耐受。
2、低FODMAP饮食:FODMAP即食物中含有“可发酵的寡糖、双糖、单糖和多元醇”成分,常见的食物大蒜、洋葱、黑麦和小麦中含有果聚糖,豆类和坚果中含有低聚半乳糖,乳糖存在于奶制品中,果糖存在于许多水果中,多元醇存在于一些人造甜味剂(如木糖醇)、水果(如牛油果、黑莓、苹果)和蔬菜(如花菜和蘑菇)中。因这些成分不可为人体吸收,而具有渗透活性,并可在结肠发酵产生气体和代谢产物,从而导致或加剧患者腹痛、腹泻及腹胀等症状。
3、增加膳食纤维:无论腹泻还是便秘,补充纤维都有好处,膳食纤维可加速食物的运动,使粪便变软,增加粪容量,因而使排便顺利。瓜果、蔬菜、谷类、玉米等食物中富含植物纤维,每日饮食中要有足够的蔬菜,如芹菜、白菜、油菜等绿色蔬菜,饭后要吃一些水果,如梨、柑桔、西瓜等。谷类、玉米等粗粮要与精米细粮搭配调剂。
4、限制产气食物:产气食物进入肠道,肠道细菌分解产生的大气体,可使肠道扩张、肠蠕动缓慢,引起肠胀气、腹痛、便秘或腹泻。如咖啡、碳酸饮料、酒精以及豆类:甘蓝、苹果和葡萄等,都可成为产气食物,需少食、少饮为宜。
5、多喝水: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建议每天1.5~3.0L的液体摄入来增加排便频率以及减少泻药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