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肠子很“娇气”,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出远门要拉肚子,重要的面试要拉肚子,考试要拉肚子……有时候,明明大家吃的都一样,别人都没事,可是自己就会腹痛、腹泻。总是出现这种情况,要注意了,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的表现。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又该怎么调理饮食呢?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影响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症,特点是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的周期性出现。部分原因可能与饮食习惯、生活压力及身体对某些食物成分的敏感性增加有关。IBS并非简单的疾病,而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健康状况,正确的饮食调整对于改善症状至关重要。
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饮食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避免过度饮食
一日三餐应当做到定时定量。规律而有节制的饮食方式有利于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平衡,而无节制地过度饮食,特别是暴饮暴食,则可引起肠道功能严重紊乱,诱使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病情复发或加重。所以,患者应特别重视节制饮食并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以防止过度饮食的危害。
防止大量饮酒
酒精可造成肠道运动及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加重腹胀、腹痛症状,大量饮酒还可刺激肠黏膜,降低局部抵抗力而造成肠黏膜损伤,加重消化不良及腹泻。因此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要尽量减少饮酒,尤其是症状发作时要彻底戒酒。
少吃产气食物
产气食物进入肠道后,经肠道细菌的分解可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肠道扩张和肠蠕动缓慢,可致患者出现肠胀气、腹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研究表明,碳酸饮料、豆类、薯类、甘蓝、苹果和葡萄等都属于产气食物,有明显腹胀时应严格限制患者食用这些食物。
增加粗纤维的摄入
粗纤维可增加大便容量,保持足量的水分,加速肠道传递,降低肠腔内压,从而可消除便秘,缓解腹痛,对部分腹泻患者亦可使其大便成形。不过单靠水果、蔬菜中的纤维素常显不足,以大米、白面为主食者,适当掺入玉米、红薯等杂粮,对便秘者不无益处。
总而言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以缓解症状的发生为最重要的饮食目的,以此来做出相应的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调整。